麦肯锡中国养老金报告:个人养老金普及率80%但购买率仅为8% 居民养老准备存三方面不足

2023-08-16 20:15:25 来源:证券时报网


(资料图片)

8月16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今日发布《麦肯锡中国养老金调研报告——拥抱老龄化时代:保险机构参与中国养老保障的整合式探索》(下称“报告”),从养老意识、养老储备、产品偏好和提供方偏好四大维度评估国内居民退休养老现状及未来趋势。根据麦肯锡调研,当前“个人养老金”普及率高但购买率偏低,国内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度已达80%,但是实际购买率仅为8%。其中,从“了解”到“开户”的转化率为45%,而从“开户”到最终购买的转化率仅为23%。

“居民养老准备存在信心、规划、储备三方面不足,而缺乏紧迫感被列为‘准备未达预期’的首要原因。”报告称,例如,约70%的受访者对能否“在财务上舒适地退休”存在不同程度担心,约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无明确养老退休规划”, 75%的受访者表示当期养老储备不足人民币100万元。

其中,在上述提及的居民养老储备不足方面,报告进一步解释,在逾九成表示当前养老储备“未达预期”的受访者中,“缺乏紧迫感”被列为养老储备“未达预期”的首要原因;与此同时,“精力与资金不足”(例如“支出压力大,没有多余资金做养老储备”、“工作太忙,没有多余精力考虑退休后的事情”),以及“需要专业支持”(例如“没有清晰渠道可以做养老储备投资”、“缺乏专业的养老/退休规划师来帮我一起完成”),也是居民在做养老储备时遇到的两大挑战。因此,报告认为,金融机构在加强市场教育时需更加注重“紧迫感”的宣导,推进从“了解”到“购买”的转化。

产品设计的期限方面,从调研反馈来看,55%的受访者选择3~5年后可取的中短期养老金融产品,同时约25%的受访者(特别是税前年收入在66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对长期产品有明显偏好。从这个维度来看,个人养老保险产品有“保险期限不短于5年”的强制约束,更符合偏好长期投资的高收入者需求。

从调研反馈看,现有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设计与受访者的普遍诉求也有一定差距。

具体来看,在领取方式方面,目前养老金产品领取方式较为单一,与客户多样化的领取诉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报告称,从调研反馈来看,“每年领取固定金额”和“前10年多领,10年后少领”为最受欢迎的领取方式;同时,在北美等成熟养老金融市场,多样化的养老金领取方式已成为金融机构重要差异化价值主张。

在费率结构上,报告显示,大众对“超额业绩费用”的接受度远超过产品设计者的预期,因此金融机构可考虑通过“超额业绩费用”来鼓励更加积极的投资策略,以应对长期通胀风险。从调研反馈来看,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超额业绩费用,甚至有约55%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10%以内的超额业绩费用”。

在附加服务方面,从调研反馈来看,养老居所、养老健康医护以及养老生活辅助皆为“非财务福利”的重要价值选项。其中,对于机构养老的需求略高于其他服务。同时,近一半受访者愿意为“健康及养老服务”支付额外费用,而老年文娱活动也在受访者反馈中占据较高的重要性,显著高于财富转移及传承养老金融相关服务,可见民众对精神富足的追求。

此外,在销售渠道方面,报告显示,与购买理财产品不同,受访者在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时,更信赖、也更倾向于选择银行、保险、券商及基金公司等成熟金融机构,这四类机构成为最受客户青睐的“前三大渠道”。虽然在基金产品销售方面,银行渠道独领风骚;但在养老金产品上,保险公司及其代理人渠道与银行在受访者心中的地位不相上下。面对养老这个长期且复杂的课题,客户信赖十分关键。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徐炜表示,纵观产品设计、附加服务、客户触达等业务模块,细分客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好差异;金融机构需更加具体地为目标客群打造量身定制的产品,并提供紧扣客群需求的渠道及增值服务,成为客户养老退休的整体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商业养老金市场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国内一众领先银行、保险、资管机构等也将迎来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