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刘筱攸
近日,高盛发布的一份关于中资银行股的研报引发市场强烈关注,这份研报被业界认为是“唱空中资银行股”。业内人士分析称,高盛研报数据所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需打一个问号。
昨日,国信证券发布的最新研报称,“城投风险暴露对商业银行的整体影响可控,不至于对商业银行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影响”。
同时,该研报还测算,内地商业银行表内贷款中大约有37万亿元投向城投,非标中估计有3万亿元左右投向城投,两者合计有约40万亿元投向城投。测算数据说明银行对城投的风险敞口以贷款为主,而非标比较少,也显示出近几年严监管显著提升了银行资产的透明度。
“城投风险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且不同银行的城投敞口比例也不同,因此不同银行受到的影响是分化的,在投资个股时需要考虑银行的区域风险情况以及银行的敞口比例情况。全国性银行或者区域风险较低的银行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上述研报称。
事实上,对于高盛在研报中所称部分数据,一家大型券商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很难理解上述高盛研报相关指标所要表达的意思。另一位大型券商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则认为,这一数据系研报作者混淆了所述资产的确切范围,并且由于其混淆了具体原因,从而得出了银行利润增速和分红“下降”的结论。招行内部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很难评价高盛所得结论,因为该行不良资产的充分暴露在业内是非常透明且领先的。
事实上,高盛所提及的上述指标,与所涉银行的财报数据有明显出入。例如,从招行整体资产质量来看,该集团层面的不良贷款率在今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0.95%,呈现出“一升五降”的格局:除了不良贷款余额增加约23亿元以外,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关注贷款余额、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余额都在下降,总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招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徐明杰在一季度业绩会上表示,该行房地产不良生成的高峰已经过去。他认为,对公房地产贷款会有不良生成,但生成额同比显著减少,并且房地产不良预期在年内基本全部暴露。
另外,根据平安银行财报披露的相关贷款抵押情况,高盛所述的房地产业务风险敞口数据的出处并未标出,记者在平安银行的财报中并未找到相关数据可以支撑高盛这一结论。根据平安银行2023年一季报,该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全部落实有效抵押,平均抵押率约44%,其中约96%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城区及大湾区、长三角区域;经营性物业贷、并购贷款及其他以成熟物业抵押为主,平均抵押率约45%,其中96%亦分布在上述发达区域。另外,该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1.22%,较上年末进一步下降。
对于高盛提及的“基于房地产业务和地方政府债务的考虑,兴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这一结论的相关内容,兴业银行高管也在近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有所回应。据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透露,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方面,从4月和5月监测情况来看,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风险化解有序推进,总体趋于边际好转改善。其中,4月末房地产业务关注率2.46%,较此前进一步下降;地方政府融资业务均未发生新的不良或逾欠风险项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