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光伏产业一直有着“第一性原理”之说,即度电成本。这背后,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这一赛道永恒的旋律。每届SNEC光伏展会,注定是一场新产品、新技术的大比拼,尤其是龙头企业,你方唱罢我登台。
作为当前光伏行业最高效率纪录的“缔造者”,隆基绿能的一举一动颇受外界关注。今年SNEC展会期间,该公司发布了三大创新成果:一是商业级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突破31.8%;二是基于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转换效率26.81%世界纪录的概念产品“2681”有望量产;三是推出STAR创新生态协作平台。
(相关资料图)
此外,在新品方面,隆基绿能发布了基于HPDC技术的组件新品“Hi-MO 7”。该产品保持M10标准组件尺寸,量产功率可达580W,转换效率22.5%,适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值得一提的是,隆基绿能于去年11月推出基于高效HPBC电池技术的“HiMO 6” 组件,则争夺分布式市场。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 图片来源:隆基绿能
今年展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其发布的组件新品几乎都分别针对地面集中和分布式电站两大应用场景而形成产品矩阵。对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未来光伏技术会细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地面电站,它会完全以度电成本来去衡量技术的领先性;另一个是分布式电站,除了度电成本,还需要考虑安全性、与建筑的融合性等因素。”
钟宝申强调,未来的光伏技术不会出现单一技术主导的局面。
基于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隆基绿能一跃登上全球光伏龙头地位,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资本价值都实现明显增长。然而当该公司实现从“单晶硅王者”向“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的角色定位转变后,有关“隆基变保守”的说法四起。
“我们内部不这么看(保守),隆基从来就不是一个抓机会的公司,我们一直坚守的就是可持续。”钟宝申表示,“隆基新的发展计划通过董事会也对外公布,这些计划是保守、激进还是稳健,我觉得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但是对隆基而言,适宜的策略才能保证公司在这个长跑过程中应对各种困难。”
在本届展会,各大光伏龙头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产品齐亮相,各家展台前人头攒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现场注意到,N型技术大放异彩。在钟宝申的研判中,不同的应用场景将成为各种技术研发的分水岭——在地面电站上,度电成本会成为衡量技术领先性的唯一因素;在分布式电站上,度电成本、安全性、与建筑的融合性会共同作用于技术的评价。
“从目前的趋势上看,在地面电站上,N型TOPCon在接下来两三年内会成为主要技术方向。而在分布式电站上,背接电池,即BC电池技术会占据着这个市场的主导地位。”钟宝申表示,隆基绿能目前正在更新下一代技术。“但这一技术要真正大规模进入市场并取代目前的新技术,得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了。”
不过,钟宝申进一步认为,下一代技术仍然会是一种复合技术,“就像隆基的HPBC技术,不一定就是简单的HJT或者TOPCon。它极有可能是这些技术的融合,形成复合产品来进一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绿能在此次展会上正式官宣其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突破31.8%。据悉,隆基绿能在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1.8%的转换效率,这也是目前基于商业化CZ硅片上叠加钙钛矿所获得的最高国际认证转换效率。
回顾过去的技术研发历程,钟宝申认为,隆基绿能就是基于技术创新而成长为行业领先者。而随着发展定位的转变,该公司的技术研发策略亦开始有所调整。
“隆基最早进入光伏领域的时候,是从硅片开始。当时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单晶硅片公司,于是我们的研发和创新就十分聚焦,例如大家所熟知的RCZ单晶硅技术,即‘一锅多棒’,就是隆基命名的。”钟宝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隆基绿能不只是定位于光伏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时,便在全产业链铺开技术研发工作。“在过去几年,隆基的研发投入一直是光伏领域内最高的。”
数据显示,自2012年上市至今,隆基绿能累计研发投入195亿元。
从目前来看,隆基绿能实施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并行策略。一方面该公司不断刷新HJT电池效率纪录,另一方面则是大规模扩张自研BC电池产能。而在TOPCon电池技术上,其已经将该技术导入位于鄂尔多斯的高效电池项目中。
此外,根据钟宝申介绍,今年隆基绿能投产一座中等规模的HJT工厂,规模约1.2GW,为中试线。“我们会根据这个中式生产线的情况来去决定后期要不要大规模推广HJT技术。”
近日,隆基绿能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海外贸易壁垒将导致行业制造产能的分散,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能力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包括市场营销、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融资能力、运营管理等,未来全球化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将逐渐丧失竞争力并逐步退出市场,具备全球化竞争能力的行业头部企业拥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又进一步反哺其各项能力的提升,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自2018年以来,中国光伏企业加速“出海”,极力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且在今年一季度,光伏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谈及隆基绿能对海外市场发展的看法时,钟宝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隆基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包括全球化制造、全球化市场,未来我们还会开展全球化的研发,这些工作目前都在正常推进之中。”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我们认为随着全球去碳化的发展,全球市场规模还在快速成长之中,未来隆基还会坚定地推行自己的全球化战略。”钟宝申表示。
然而,近些年来,海外贸易摩擦在中国光伏产品“出海”过程中屡屡出现。同时,各种专利之争也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全球化竞争中的一个缩影。
面对这些风险,钟宝申认为,需要去理解和适应全球所出现的各种贸易规则,并开展多元化合作。“比如,在美国,我们就采用合资建厂的合作方式。”
据悉,隆基绿能在美国合资建设的组件工厂产能为5GW,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年初投产。
钟宝申还强调,在全球化布局中,与当地的行业协会和客户做更多沟通是减少摩擦的必要措施。“需要让大家都能意识到,这种贸易是双方互惠的。”
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在钟宝申看来,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合作推动产业的不断地进步,遵守各地政府的法规,以及满足当地希望制造业能够在本土发展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去保护企业合法的知识产权权益。”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隆基绿能在海外市场的表现的确亮眼。以欧洲市场为例,据钟宝申介绍,2022年,隆基绿能在欧洲市场出货量突破11GW,“今年我们会力争实现比较快速的增长目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