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来源于“三联合众”,转载需注明出处
诚如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所定义的那样:(经典)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诉说的一切东西。《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经典。几乎少有书像《红楼梦》一样,催生出一整个“红学“研究流派,也少有书像《红楼梦》这样,诠释着经典的生生不息。
(相关资料图)
《红楼梦》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悲剧,真正讲述的是人生的悲欢离合,命运的阴错阳差。因而,《红楼梦》处理的是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时代人所经历的人生议题有所回应,又能够一遍遍吸引不同读者和学者的眼光。
本文选自《名作欣赏》专栏“名著三缺一”,原标题为“第四种人有没有第三条路”。刘晓蕾老师以回信的方式与作家庄秋水、杨早共话红楼,信中谈到了《红楼梦》中人的“自由意志和爱”。今天我们一起在友人间思想碰撞的吉光片羽中,以别样的角度走进《红楼梦》。
秋水、杨早:
惭愧,我的回信拖太久了。从12月中旬到现在,经历了两件事:得了一场新冠,安置好了江南的新家。
我太喜欢江南了,一下雨,云雾就飘在半山腰,让我想起黛玉的“罥烟眉”。脚下是徽州再建的古村落:斑驳的白壁,青黑的瓦,配上高低错落的马头墙,极富审美性。第一故乡没得选,但在有生之年选择一个中意的落脚地充当第二故乡,还是挺让人欣慰的。选择可以带来松弛感和自由度,尽管并不多,但也可以让人生拥有另一种可能性,这也是我一直喜欢宝玉和黛玉这些人的原因。
贾家历经百年,清代的袭爵制度是逐次降级,军功起家的宁、荣二公是权势顶峰,到了贾敬、贾赦这代是一等将军,贾珍就只能是三等威烈将军……按照惯例,再往前走,就是降阶至平民阶层,想要保持家族以往的荣耀已不可能,现实就是这样冰冷。冷子兴冷眼旁观:“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连外人都看出不对劲了,局中人又如何?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王熙凤,掏心掏肺叮嘱:靠祖宗的余荫行不通了,家族败落不可避免了,但结局有硬着陆和软着陆。如想软着陆,需早做打算,一是保障基本生存,在祖坟附近多买田地房舍;二是重视教育,让子弟们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这显然是曹雪芹在遭遇家变后总结的经验,倒也是传统农业社会里大家族应对必然性危机的出路。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到贾宝玉这一代,正如杨早所言,贾家确实走到了十字路口——往左走,做两手准备软着陆;往右走,内外交困下贾家逐步土崩瓦解;往前走,政治环境剧变被抄家(甄家如是,曹家如是,巨族多如是),就第五回的判词看,贾家显然走了最后这条路,最惨烈。总之,就是走下坡路,此乃历史规律,也是中国历史上豪族们的宿命。所以,整部《红楼梦》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是“悲凉之雾,遍披华林”。
在这样末日的阴霾里,再看书中人的表现,就颇有意味了。
贾敬、贾赦、贾珍、贾琏们从未睁眼看家族和自己的处境,活得最自私也最没顾虑;贾母和贾政则能隐约感知山雨之欲来,清虚观打醮时,神前点了三出戏,一个《白蛇记》,一个《满床笏》,贾母满心欢喜,听到第三个是《南柯梦》,便不言语。元宵节众小辈作字谜娱乐,谜底有炮仗、算盘、风筝、海灯和更香,皆为不祥之物,贾政“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但即使能看清局势,又能如何?没用的。贾母索性撒手不管,且跟孙子孙女们玩乐。贾政早先还对宝玉抱有一线希望,后来也想开了,人拗不过命,爱咋咋滴吧。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贾宝玉呢?在花柳繁华的温柔富贵乡里,他的末世感却最强烈:“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这才刚到第三十六回,身边有袭人、晴雯,有风流袅娜的林妹妹,还有鲜艳妩媚的宝姐姐,正是他和大观园的黄金时代,他怎么发出如此哀音,如此厌弃人间?这让我想到印度诗剧《沙恭达罗》,豆扇陀国王荣耀无边,拥有权势和爱情。但当神允许他说出愿望时,他的最后一个愿望居然是:愿全能的湿婆免除他下一世的痛苦,不要让他投生在这充满罪与罚的人世间。正是对生命之苦有深刻领悟,才会在巅峰之际,对此生此世毫不眷恋,而且拒绝再来。
王熙凤跟平儿论家务,评价宝玉“又不是这里头的货”,但在这个关系家族转折的节骨眼上,贾宝玉却被推向前台,不仅袭人和宝钗规劝,就连做贾府“精神股东”的读者们,也恨他无能,可是,他本来就是一个“无材可去补苍天”的弃石啊。哈姆雷特得知父之死的秘密,一点也不振作,反而叹息:“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他其实是一个文艺青年,一个思考人类和人性的思想者,却要被迫营业,担负起复仇大任,可不是悲剧吗?他临死前请求好友霍拉旭要活着:“你倘若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这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而且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悲剧标本。同样,讨厌贾宝玉也好(多),喜爱也好(少),他确实独一无二,没有哪个男主人公像他这样浑身是筛子,他的痛苦和绝望,比他的软弱、无能更值得关注。
李六乙导演《哈姆雷特》剧照(摄/王小京)
贾宝玉的放弃是出于自觉,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他不仅对主流价值置若罔闻,就连探春在大观园里兴致勃勃地搞改革,他也意兴阑珊: “谁都像三妹妹好多心。 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话,想那些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 比不得我们没这清福,该应浊闹的。 ”这个人的使命,就是来人间走一遭,经历得与失、爱与痛,见证繁华至凋落,在狂喜和深渊中,见证生命与命运的无情。
这也注定世人对他多误解。曹公在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说贾宝玉其实是“正邪两赋之人”,属于圣人、坏人和普通人之外的第四种人。他知道这样的人不容易被理解,还列了一个名单,从许由、陶渊明到宋徽宗到唐伯虎到朝云,都是宝玉的同路人,有男有女,有隐士,有君主,有艺术家,有娱乐明星,处境不同,身份不同,但都混得不太好,是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这些人有“家族相似性”——不容易被归类被编码,多少拥有自由意志。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现实面前自由意志早就化为齑粉,“现实”也是读《红楼梦》时不断被感知的铜墙铁壁。秋水信的主题是“成规不存,意义焉附”,“成规”是特别好的切入点,因为不面对“成规”,就无法理解何为“正邪两赋之人”,何为自由意志。贾宝玉面对的成规是制度、道德、舆论,这些构成了拉康意义上的“大他者”。到了现代社会,又多了全景监狱式的“规训权力”(福柯)、被符号化的消费社会(鲍德里亚),全面挤压下,自由意志越发可疑——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个体的选择背后有决定性的因素,是一种必然,自由其实是一种幻觉。
电影《大话西游》剧照
经历过后现代理论的洗礼,再加上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回望,再提自由意志,就显得不大合时宜。但我还是相信有自由意志——人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去创造自己和未来。换句话说,人的选择和行动并没有全然被必然性和因果律决定,依然可以有自由,即使这种自由特别稀薄。现实不允许自由,但也该假定“人是自由的”,否则人只是 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碳基生物,并不比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复制人更像人。
前两天重看了电影《银翼杀手》,复制人也有童年、好友(被植入的记忆程序),但没有自由意志,感受不到爱,只有四年寿命。复制人罗伊寻找自己的造物主,只是想延长寿命,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爱上了女复制人,而当罗伊大限来临的一刻,最终选择对杀手戴克出手相救,他有这样一段独白:“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我曾见过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我曾看着 C 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而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结束的时间,到了。”然后颓然死去。此刻的罗伊,比人更富有人性。
电影《银翼杀手》剧照
一个内心不自由的人,大概也不会拥有爱的能力,也无法做出选择。为什么爱情是文学作品最畅销的母题?为什么宝、黛爱情特别让人有“代入感”?其实就是“代偿”,现实中我做不到,但他们能。
写爱情的文字多如牛毛,宝、黛爱情依然不可替代。他们的爱既有神性(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又有日常质感,在缓慢流淌的生活里,爱日渐饱满,主体性和个人性也日渐丰盈独立——黛玉小时候嘴巴不饶人,抢白李嬷嬷,因送宫花怼周瑞家的,专门跟宝钗对着干,又爱歪派宝玉,少不了自苦加自虐……但我们眼看着她长大了,变得心平气和,富有同理心,见了赵姨娘含笑让座,抓一把钱给丫鬟佳蕙,对送燕窝的婆子嘘寒问暖,追着宝钗喊姐姐。同样,在林妹妹的泪眼婆 娑中,目睹龄官和贾蔷的爱情场景后,宝玉也懂得“各人得各人的眼泪”,分清了博爱与爱情,原来期待死后姐妹们哭自己的眼泪流成河,真的是孩子气。秋水也写到了这一点,心有戚戚焉。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怀疑曹公数改其稿,改到后来就淡忘宝、黛爱情线了,因为后来二人恋爱的戏份就少了。确实,但第四十五回是爱情戏的封神之作——宝玉雨中去看望林妹妹,见面就问吃和睡,咳嗽与否,黛玉脸红装咳嗽的渔翁渔婆,最后是玻璃绣球灯……无一字是“爱”,但无一不是爱,爱已经化入生活,如盐入水,哪里还用谈呢?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像黛玉这样的人会不会跟婚姻八字不合?秋水和杨早都为她担忧。我倒愿意为她保留可能性——伍尔夫这种难搞的“文青”,不也有一个伦纳德默默陪伴吗?宝玉也可以。当然了,贫穷除外。伍尔夫的名言,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前提也是有钱(她在大学演讲时说一个女性的年收入要有五百磅,当时一个普通英国工人年收入只有七八十磅)。在贫穷面前,爱情是平等的,被夷平的不单是宝、黛这一对,还是对他们保留一点想象力吧。“正邪两赋之人”本就在平庸之外,生活之上。
如今,爱情不是陈词滥调,就是溺亡在生活的海洋里。现代人为了捍卫自我的安全性,追求目标的确定性,学会了计算得失,愈觉得爱情耗神耗钱、得不偿失。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他的《爱欲之死》里,把这种现象称为“驯服爱欲”,就是说爱欲体现了生命的强健,现代人却不想冒险,想把它训化成玩偶或工具,这就消解了爱情的神圣性,让个体在“疲怠社会”里丧失了思考力。
还是要有爱情。在我们仨都读过的《始于极限》里,上野千鹤子跟铃木凉美谈恋爱这个话题,说:“我至今相信,恋爱是谈了比不谈好。因为在恋爱的游戏场上,人能够深入学习自己和他人。恋爱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欲望、嫉妒、控制欲、利己心、宽容和超脱……我从不认为恋爱是一种放纵的体验。在恋爱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伤害,也互相伤害,借此艰难地摸清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渡给他人的自我防线,以及对方那条无法逾越的自我界线。”是的。爱,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能力,它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去实践去习得,爱是向对方的无畏敞开,也是勇敢地接纳。她摘引了弗洛姆《爱的艺术》里的几句话,比如:“爱是一种积极的行动,而不是被动的情感,它是主动‘站进去’的行动,而不是盲目‘坠入’的情感。”“本质上,爱是将自己一生完全托付给对方的决断行为。”我手头也有《爱的艺术》,这几句话也被我标了红。关于爱情,有很多书,弗洛姆的这本值得一看再看。爱最需要的是勇气,勇气是人类最宝贵的品性。
我能理解但不喜欢宝钗。拥钗派为宝钗辩护的各种理由,当然是成立的,正如杨早分析的那样:薛家是正走向没落的皇商,还有一个不靠谱的哥哥,通过婚姻来拯救家族的重任就落到了她身上,她要走“反薛蟠”的路,营造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大家闺秀人设,为将来的宝二奶奶造势。辛苦了。在人世间的网格里腾挪跌转,谁不在“苦熬”?一个朋友很喜欢宝钗,她说:“但凡在现实中说过一次违心的话,就能理解宝钗的不容易。”言下之意,宝钗背负了太多我们中国人心知肚明却又不能明言的委屈,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所以宝钗真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很多人从她身上看见了自己,跟她惺惺相惜。但把宝钗包装成无欲无求、超凡脱俗的得道高人(顾城),也很难说服我。现实不需要辩护,需要批判和超越,在宝钗身上,除了严密的自我规训,还深藏着欲望和恐惧。
曹公写宝钗一向曲笔,第二十八回有一段宝钗的心理独白:“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由此顺藤摸瓜,可一窥宝钗的“潜意识”。宝钗并没刻意远着宝玉(她爱去怡红院串门,还惹得晴雯发牢骚),至于宝玉的玉,她又何曾不留意?(识通灵金莺微露意,只有她留心湘云有金麒麟,莺儿打络子,宝钗提议不如把玉络上,且要用金线杂以黑线,玩射覆只有她覆的是宝玉的玉)不过有人据此批评宝钗心口不一,太虚伪,我也不同意。这种“虚伪”哪是错?如果人人像刘慈欣笔下的三体人那样,思维通体透明,观念毫无保留,早就鸡犬不宁了,有藏有露本来就是社会人的基本素质。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我怀疑连宝钗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自我规训久了,把自己都瞒过去了,真狠人也。而且活得太正确,不仅无趣,也丧失了对人性和道德的理解和想象——滴翠亭下宝钗评判丫鬟小红,教导黛玉、湘云,推崇宝钗的袭人认为宝、黛之爱是“丑祸”,是“不才之事”,王夫人痛恨金钏、晴雯、芳官……都是缺乏理解力和想象力的表现。反之,能理解“不正确”的宝玉、黛玉、凤姐、鸳鸯们,更能穿透道德桎梏体会人的价值。
秋水在开头提到《傲慢与偏见》,很佩服小鱼儿看到了配角夏洛特,现在的年轻人比当年的我们更见过世面,也尝过物质丰厚的滋味,对爱情的理解更多元。至于我的恋爱启蒙读物,姑且算是《简·爱》吧(那时候哪里懂爱,只觉得简爱的独白很拽),一个女性朋友说自己一心追求真爱,至今未遂,是被这本书毒害了。一本书能误终身?尽信书不如无书也。
写着写着就激动了,爱情和自由意志是老掉牙的话题,但把我天真的想法说出来,也是畅快得很呢。
祝好
晓蕾
2023年1月26日
红楼书单
《醉里挑灯看红楼》
刘晓蕾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2932
定价:39.00元
刘晓蕾说红楼,其实是说人生——说感情,说性灵,说处世,说人的高下,说梦想的差别。王国维曾评价《红楼梦》“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造其解脱之鼎”,《红楼梦》是一本生命之书,正确打开它的方式应秉承融经典入生活,融经典入个人成长的阅读理念,要认识到书中人就是我们自己,从他们的性格与命运中参悟自身的成长。感受其中美好生命的凋零和脆弱,体会其中生命浩大沧桑的无奈之感。
《移步红楼》
黄云皓 刘黎琼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3267
定价:45.00元
从诗礼簪缨、钟鸣鼎食的荣宁二府的府邸开始,一幅幅精细描绘的外观图、平面图、内部细节图,带我们的红楼梦中移步:黛玉的森森修竹掩映的潇湘馆之幽,探春的芭蕉梧桐衬映的秋爽斋之阔,宝钗的依山傍水怀抱假山的蘅芜苑之淡,宝玉的花团锦簇金碧辉煌的怡红院之艳——大观园每一处建筑群,都有着独自的风格,映衬着主人的性情品格。建筑和园林,金针一般,密密穿起了一部锦绣红楼,又将这红楼渡向白苍苍的彼岸去,渡向一场大梦里去。
《书当快意》
张宗子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9436
定价:39.00元
从《西游记》札记中的“多心”之辨到《水浒传》中的“品人录”,从漫谈《红楼》到体悟苏轼,二十九篇读书随笔,淋漓酣畅、妙论不断,足见作者与书为伴的快意时光。
《红楼疑案》
梁归智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1859
定价:49.00元
贾宝玉与史湘云历尽磨难最终结合?薛宝钗嫁了贾雨村?秦可卿上吊自尽因为是废太子之女?……孰是孰非,何根何据?根据前八十回的叙述,去探求红楼梦后面的故事和人物命运,便是梁归智开创的“探佚学”。循着探佚的路径,《红楼梦》中潜伏着的“被迷失的世界”变得依稀可见。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和“探佚”有关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介绍探佚的历史和现状,涉及八十回后主要情节的发展、主要人物的命运,以及如此进展和结局在思想内涵和艺术美学上的意义。
《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
[美]浦安迪 著 夏薇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0488
定价:39.00元
《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为海外汉学家浦安迪用比较文学方法,就中国经典文本《红楼梦》进行了文化层面的解析。不同于重视评点的旧式读法,书中引入“原型”与“寓意”的西方文学理论,意欲揭示这部作品的内在思维模型,以及表层叙事背后隐藏的含义。之所以选择《红楼梦》,是因为它最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二元对立互补( 阴/阳、寒/暑……) 和周期循环往复(五行、四季……)的文化思维模式。
《入世与离尘:一块石头的游记》
王博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8125
定价:48.00元
书稿扎实,文思飞扬于入世与出世,既有妙想,亦有领悟。首篇讲“五个书名”及其意义,后10篇讲十二钗和宝玉,既内有联系,统论宏旨,又各篇独立,可分别阅读,相信会带给红迷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红楼启示录》
王蒙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8232
定价:42.00元
本书可以看做是一位当代作家与一位古代作家之间的心灵碰撞和倾心交谈。作为学者型的作家,王蒙有理解《红楼梦》写作境界和艺术匠心的独特优势,他的解读独具只眼、别有会心,集中了学者的睿智、作家的敏锐和才子的妙悟,往往能发人所未发,堪称是曹雪芹的异代知己、《红楼梦》的解味之人。
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
刘晓蕾 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91199
定价:78.00元
本书是刘晓蕾写给《红楼梦》初读者的十二堂课。全书按“部编高中语文教材整本阅读要求”拟定框架,从成书背景、人物故事、经典桥段,到诗词语言、社会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诸方面,正本清源,做扎实精当又富于个性的解读。随书附录《致读者的一封信》;三幅阅读地图——人物关系图、情节脉络图、时间线索图;精选清代改琦图咏,再现红楼风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