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广东,金融赋能。
由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2023年度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征集与推广活动自4月28日开始正式进入网络投票展示阶段。
(相关资料图)
此次活动一共征集到来自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融资租赁、财务公司、企业集团、第三方绿色认证机构等单位近250份案例材料,报送案例范围覆盖全省地市。此次申报案例中,不仅有大型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多单“全国首笔”,也有结合县域村情民情,利用碳账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生动案例;不仅有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前沿技术,也有金融助力传统高能耗企业低碳转型的案例。
截至5月4日,首周参与投票用户数已达48288个,投票次数343912次。根据活动流程,本次活动截止日期为5月12日17:00。
截至2023年5月5日13点,票数排名前十的案例分别为:
编号8
【案例名称】
“绿色+产业”融资新模式 支持新能源动力电池产能建设
【单位名称】
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建设银行惠州分行
【案例简介】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当下,动力电池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扩充生产规模的同时,也要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而大规模的资本性支出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通过对动力电池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盈利模式、供需平衡等进行全方位分析、研判,以“绿色+产业”的融资新模式,解决了动力电池企业的实际融资困境。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提供“绿色项目贷”,解决动力电池产能扩张的资金需求问题;提供“绿色并购贷”,推动动力电池企业加快产业布局;提供“绿色供应链融资”,为产业链中的上游供应商提供链条式的融资服务,助力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提供“绿色跨境融”,便利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2022年以来,建设银行充分发挥新金融优势,加大绿色信贷资金供给,通过打造“绿色+产业”的融资新模式,重点支持了以亿纬锂能为代表的节能减排绿色产能项目,为动力电池企业提供各类融资约50亿元,有效解决动力电池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编号35
【案例名称】
全国首个保险业制定电池安全标准 助力新能源绿色保险发展
【单位名称】
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简介】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而电池存放是新能源动力电池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众诚保险作为专业汽车保险公司,利用深耕汽车产业链积累的防灾防损风险管控经验,积极发挥保险机构支持风险减量作用,创新编制《新能源动力电池安全存放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成为全国首个由保险业编制的电池安全标准,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类企业,对加强电池生产企业源头治理、提升动力电池使用安全和降低电池安全存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保险行业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责任保险产品开发、承保、定价、理赔、风勘标准制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标准依据,助力新能源绿色保险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编号30
【案例名称】
碳汇价值保险让红树林变“金”树林 助推蓝碳价值实现
【单位名称】
人保财产保险广东省分公司
【案例简介】
红树林不仅有“海岸卫士”、“海岸绿肺”的称号,在固碳储碳、科研等方面也具备极高的生态价值。作为海洋大市,湛江拥有全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种类、面积和分布在全国极具代表性。
基于该地区红树林极高的生态价值以及面临的多重风险威胁,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不断探索创新绿色保险产品,以我国首个蓝碳交易——湛江红树林项目为主体,于2022年9月开发落地全省首单红树林碳汇价值综合保险,为湛江市遂溪县全辖7个红树林片区提供261.4万元风险保障。此次保险,保额确定方法创新加入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空气净化、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价值的调节系数,以体现保险方案对红树林多重生态效益的认可与支持;保险责任覆盖面广,使碳汇价值和价格得到双重保障,聚焦红树林固碳增汇能力,全面保障红树林水上和水下的碳汇价值,对冲碳汇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实现蓝碳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让红树林成为造福人民的“金”树林。
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是湛江市探索“海洋蓝碳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政企联手,借助保险杠杆作用,该产品的落地扩大了政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红树林保护区风险管理,为湛江市近海生态系统建设搭建坚实的风险屏障,并为我国首个蓝碳碳普惠方法学正式实施以及海洋碳汇正式加入广东省碳普惠体系并参与碳排放交易提供了有力保障,体现了人保财险“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绿色环保”的战略内涵。
编号100
【案例名称】
数智化企业“碳账户”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单位名称】
广东四会农村商业银行、肇庆高新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案例简介】
科学开展工业企业碳核算,建立企业碳账户,是政银企合力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为帮助工业企业厘清碳排放“家底”,定制节能降碳方案,并便利企业获得碳金融服务支持,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联合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建立数智化企业碳账户体系。该体系自动采集企业碳排放数据,通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收、社保参保人数等四个维度的碳排放强度评价,将企业碳账户划分为深绿、浅绿、黄色、红色4个级别。在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肇庆高新区管委会的指导下,四会农商银行等银行机构联合肇庆高新区融资担保公司及第三方认证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推出“云碳贷”“云碳担”系列产品。截至2022年末,包括四会农商银行在内的肇庆11家试点银行,为73家企业“云碳贷”授信17亿元,通过碳信用提升43%的授信额度,降低1.3%的融资成本。其中,四会农商银行“云碳贷”授信2.3亿元,最低执行利率低至4%,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132万元;肇庆高新区融资担保公司开发的“云碳担”产品,为2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助力企业获得268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授信,期限高达3年,年化综合融资成本仅为4.15%。
肇庆“碳账户+”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破解政银企三方痛点:政府构建出智能化的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实现以“亩产+碳效”论英雄;金融机构以碳账户指导贷前资源配置、贷中市场定价、贷后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摸清碳排放“家底”,借助“云碳贷”金融服务将减排降碳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编号85
【案例名称】
绿色金融组合贷拓宽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融资渠道
【单位名称】
建设银行中山市分行
【案例简介】
垃圾焚烧发电作为当前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已肩负起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但目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普遍面临初期投入巨大、项目周期长、融资工具单一等共性问题,同时由于项目资金回笼较慢且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传统的融资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建行中山市分行针对上述融资痛点,创新推出“绿色前期贷+绿色固贷+绿色补贴确权贷”组合融资模式,全流程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绿色项目投资建设与运营。在企业运营前期,通过“绿色前期贷+绿色固贷”融资模式,为企业前期设备采购和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企业运营期内,通过“可再生能源确权贷款”融资模式,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不能及时到位所带来的日常运营资金压力,满足企业日常资金周转需求。
截至2023年3月末,建行中山市分行通过该模式累计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提供融资超过5亿元(其中2500万元为全省首笔垃圾发电行业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并实现当地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投放逾800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需求,提升了企业中长期发展韧性,为广东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编号91
【案例名称】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力制造业绿色发展
【单位名称】
工商银行佛山分行
【案例简介】
近年来,广东佛山将绿色制造作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企业普遍具有高技术投入和高人力成本的特征,日常资金周转需求大,但因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房产、应收账款等可抵质押资产有限,企业融资需求难以有效满足。
佛山工行立足当地绿色制造转型融资服务需求,积极探索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抓手,为企业“贷”出“真金白银”。一是建立银政合作机制,与当地知识产权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理顺知识产权质押流程;二是完善服务模式,将绿色制造业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利用企业拥有的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绿色技术优势,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配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案;三是加大考核激励,发动全行营销推动;四是强化组织推动,建立业务推动群与联络员,保障业务顺利开展。
经过不懈努力,佛山工行于2022年5月为绿色制造业客户成功办理了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1.8亿元。该笔业务是广东省工行系统首笔绿色知识产权质押业务,也是当时单笔金额最大的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截至2023年1月末,佛山工行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支持的制造业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3.04亿元,有力支持了制造业客户在高效节能、清洁生产领域的转型升级。
通过绿色知识产权质押,佛山工行为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注入金融活水,创新推动绿色技术转化生产力,让企业在绿色转型升级领域愿意投入、敢于投入,助力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
编号6
【案例名称】
绿色信贷助力印染工业园区实现“零排放”
【单位名称】
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农业银行佛山分行
【案例简介】
佛山三水大塘工业园是纺织印染工业园区,多年来面临高污染和高耗能的环保问题。为落实国家工业绿色发展战略和当地政府减污增效工作要求,工业园运营方佛山市佳利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谋求业务转型,逐步退出多年经营的纺织印染主业,转型为园区运营服务,主要经营污水深度处理、污泥处理和集中供热等业务领域。佳利达公司业务转型领域亟需资金支持,但因抵押担保物不足面临融资问题。
为支持佳利达公司业务转型和佛山三水大塘工业园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通过优化担保方式给予信贷支持,在2022年末给予佳利达公司支持贷款余额超1亿元;同时,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为企业赋能,为该司下游蒸汽用户小微企业推出创新产品“能源贷”,有效支持绿色供应链发展。截至2022年末,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通过“能源贷”产品累计支持了园区13家企业,共发放“能源贷”5280万元。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通过与佳利达公司及其下游企业的全面业务合作,探索绿色金融的新模式,为全国工业园节能减排提供样板。借助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的信贷支持,佳利达公司成功转型为绿色低碳项目运营服务商,成为广东省绿色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示范企业,并帮助三水大塘工业园实现工业污水“零排放”。该园区成为全国首个纺织印染“零排放”工业园区。
编号81
【案例名称】
“绿色有机农业贷”助推广东首个碳中和食品落地
【单位名称】
邮政储蓄银行韶关市分行
【案例简介】
广东宝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龙头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为加快绿色升级转型,企业计划推动“零碳茶油”产品的落地。该企业转型发展亟需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企业可提供的担保物不足,原计划推进缓慢。
为帮助企业加快改造进程,提高企业固碳能力,邮储银行韶关分行配套差别化金融政策,根据挂钩企业拥有的“有机产品认证”资质,量身订制了抵押叠加绿色信用的融资方案,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快速为企业发放了1280万元“绿色有机农业贷”,并给予3.7%的专项优惠利率。该笔贷款利率水平低于当地市场经营性贷款现行贷款利率40BP以上。此外,该笔贷款高度契合产品生产周期特点,授信方案为额度可循环使用5年,单笔流动资金贷款最长期限36个月。邮储银行还为企业开通线上自主支用,方便企业日常灵活便捷使用资金周转,有效解决了企业转型改造的资金难题。在绿色金融的助推下,企业成功获得了“碳中和证明书”及“产品碳标签评价证书”。邮储银行韶关市分行后期还持续跟进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加大绿色产业扶持力度,基于企业的“碳资质”,积极与上级行申请政策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和绿色金融产品,以挂钩企业“碳资质”的信用方式为该司将授信额度提升到了2000万元,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该笔绿色信贷支持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的获取到生产和运输全生命周期内达到“净零”排放,增加的碳汇预估数量577.888t大于碳排放量577.536t,成功实现了产品预先“碳中和”的目标;该企业产品也成为广东省内首个落地的“碳中和”食品。
编号15
【案例名称】
“碳足迹挂钩贷”助企多方“降碳”
【单位名称】
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广州番禺支行、广州增城支行
【案例简介】
为有效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创新推出“碳足迹”挂钩贷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该创新产品将企业贷款利率或综合成本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挂钩,旨在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动企业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和节能改造效能。
该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是建设银行以自身金融产品为依托,通过把贷款利率与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挂钩,提供包括融资、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与评估、节能减排咨询服务、日常支付结算等一系列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的方案。通过该产品,企业一方面能够通过节能减排降低贷款利率,解决“融资贵”的难题;另一方面,银行可促使企业积极提升节能改造效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2年,建设银行广州番禺支行、增城支行分别为区内高新制造业企业提供超2600万元“碳足迹”支持贷款,有效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编号22
【案例名称】
落地首批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单位名称】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农行南雄支行、仁化农商银行、 连山农商银行
【案例简介】
广东省有14个国家森林城市,是全国“创森”成功地市最多的省份。广州农商银行、农行南雄支行、仁化农商银行、连山农商银行在广泛调研摸查的基础上,创新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的模式,并成功落地了首批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
该模式打通了生态公益林不得采伐、转让或抵押的约束瓶颈,有效支持了农村集体组织、林农,将公益林补偿收益转化为可运用的信贷资金,撬动了更多资源抚育公益林和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对生态公益林资源的“价值变现”。该模式在推动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为有效盘活集体林地资源、支持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