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调研| 京源环保接待30多家机构调研 2022年有两个光伏发电项目投入运营,2023年进一步探索新能源市场发展机会

2023-03-23 12:00:22 来源:和讯财经

京源环保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苏海娟与董事兼副总经理季献华于3月13日接待中信证券(600030)、华泰证券(601688)、中信建投(601066)、申万宏源(000166)、安信证券、海通证券(600837)、光大证券(601788)、平安证券、兴业证券(601377)、民生证券、东北证券(000686)、粤开证券、金元证券、东方财富(300059)、华宸未来基金、陕国投、君翊资本、启明投资、乘舟投资、岙夏投资、宸硕投资、沁闻投资、合一投资、春谷投资、欣歌投资、众创投资、励石投资、祥运和投资、瑞航投资、南通投资、青枫资产、拓牌基金、元知资本、国厚资产、南通投资、富尔乐投资调研。

一、董事会秘书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京源环保成立于1999年,于2020年4月9日上市,是南通市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公司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工业水处理领域,主要向大型企业客户提供环保水处理专用设备设计、咨询、系统集成、销售以及工程承包业务,具有环保水处理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能力。近年来,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主营业务实现稳步增长,市场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关于2022年度经营情况公司已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快报》,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2,755.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98%,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29.45%,实现净利润5225.39万元,。公司作为科创板上市环保企业,始终秉持着技术创新为企业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截至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权授权达133项(发明专利9项),建成2个省级研发平台(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公司以技术和研发创新为支撑,抢抓行业格局变化及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新机遇,积极部署钢铁、化工等非电领域增长曲线,并已在钢铁行业取得了较大业绩突破。2022年,公司拓展了钢铁行业BOT新模式,在河北成立了子公司邯郸京源,为公司拓展非电行业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不断巩固自身优势领域的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其他相关业务领域,继与中国电力合作以来,2022年至今已陆续成立了三家新能源公司,目前已有两个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公司除加大自身研发力度外,未来也会持续关注工业水处理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并就能源、环保、新材料等行业适时开展投资、并购相关工作。未来的投资方向主要着眼于补充技术能力、补充产品线和战略协同三个方面,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碳减排”的号召,加大新能源领域投资建设并继续探索新能源领域新的投资机会。


【资料图】

二、问答环节

1、2022年公司所处行业主要发生哪些变化?对公司生产经营有何影响?

答: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双碳”目标下,节能减排问题受到各个行业的高度关注,环保行业也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实现全面升级。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初心不变,坚定自身发展战略方向,在工业废污水领域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深耕核心战略客户潜能,持续开拓新客户、新市场,确保了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同时以技术和研发创新为支撑,抢抓行业格局变化及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新机遇,积极部署钢铁、化工等非电领域增长曲线,并已在钢铁行业取得了较大业绩突破。2022年,公司拓展了钢铁行业BOT新模式,以后公司也将不断拓展新的业务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

2、请介绍一下公司2022年度经营情况,疫情管控及内外部环境对公司经营是否造成影响?

答:公司于2023年2月28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快报》。 公司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2,755.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98%,主要系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主营业务实现良好增长,市场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净利润5225.3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23%,主要系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实施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以及受疫情反复影响导致成本费用增加。2022年度,公司坚持“技术引进、强化创新驱动”,注重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2022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9.45%。2022 年公司在面对新冠疫情、内外部宏观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公司依然向非电行业拓展布局方向不变,调整从规模拓展向规模与效益并举的市场战略,年度销售额取得历史新高。

3、请介绍一下公司与各高校、研究院开展产学研情况。

答: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支以“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的环保水处理科研技术队伍,公司在重视内部研发的同时,积极推动与外部研发机构包括高校等的技术合作及交流,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吸收并借鉴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有助于不断完善并保持公司技术在行业内的先进性。今年2月,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建的“产教融合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未来将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工艺过程智能控制等方面开发多项关键技术与装备,相信会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关注到公司新增三家新能源公司,请介绍一下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业务开展情况。

答:公司继与中国电力合作以来,2022年又陆续成立了三家新能源子公司,目前已有两个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入运营。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开展综合智慧能源(600869)及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探索新能源市场发展机会。

5、关注到公司发行可转债用于“智能超导磁混凝成套装备项目”,请介绍一下该项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答: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是对传统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的升级,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细小粒径的磁介质由于不能充分回收而对后道工序的不良影响,并同步减少磁介质的投加,降低技术使用成本,使得技术应用的效果更好,应用场合更多。同时,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还具有智能化程度高的独特优势,通过运用一系列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连续、自动投加磁介质,并实现根据系统进、出水的水量、水质波动及时自动调整投加量。一方面大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连续自动小剂量投加可以确保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2022年,公司研发的MAG系列磁介质产品已顺利通过美国NSF(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的检测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得该机构认证的磁介质产品。磁介质产品作为磁混凝装备(水处理的核心单元)的核心材料,利用磁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市政与工业废污水处理、河道治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技术在用于饮用水处理时,经过检测处理出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完全可以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饮用水安全,这将使得公司有望在国内水处理行业率先进入饮用水处理领域,拓展了新业务领域。

6、2022年公司主要取得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对公司业务有何帮助?

答:2022年公司新获得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28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1件。除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外,公司还成功研发了“JY-EP 纳晶电极超氧化绿色处理技术及装备”,该技术成功解决了传统臭氧选择性氧化,易产生溴酸盐等瓶颈问题,全面提升了水处理性能。此外,公司和清华大学、深圳大学联合研发的“电镀废水资源化技术”,采用高效回收电镀废水中铜和镍的吸附工艺,通过电化学沉积实现吸附再生液中镍和铜的回收,形成了基于吸附-电化学回收镍和铜的关键技术,突破铜或镍吸附分离和电化学回收的技术瓶颈,得到高纯度的镍板和铜板,经济效益显著。公司近几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了在技术及研发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市场持续扩张,为公司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市场竞争力得以持续巩固和强化。

7、2022年公司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进展如何?请介绍开展本次股票激励计划的必要性。

答:公司于2022年3月29日向16名激励对象授予了50.00万股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同年9月份向符合归属条件的激励对象首次归属了限制性股票70.2万股。公司以“市场领先的,全能型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定位,专注于工业水处理领域。为了保持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内持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这些离不开核心技术人员及优秀人才的创造和参与。为了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将持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8、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答:目前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公司影响可控。公司是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通常于订单确认后锁定相应原材料的价格,以原材料采购成本和加工费作为定价基础,同时将综合考虑原材料价格、在手订单数量、生产能力及市场供需等因素后对产品价格进行动态调整。

9、公司哪些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否有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答:公司的工业废水电子絮凝处理技术、智能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高难度废水零排放技术以及高难度废水电催化氧化技术等是公司的核心技术。技术的迭代和发展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时间验证。公司在工业水处理行业里沉淀时间长,一直坚持技术升级和创新的发展路线,现在,以及未来数年内相信公司的核心技术依然能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10、请介绍一下公司2023年度的计划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答:2023年公司将继续依托目前的技术积累和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围绕“高效、清洁、低耗、绿色”环保技术持续研发,特别是围绕工业企业高难废水痛点技术的深度研发;同时,公司将会把研发重点延伸至水处理资源化技术的研发,为钢铁、石化、化工等高耗企业和工业园区提供节能管理等综合环境治理技术解决方案。2023年正值公司上市三周年之际,公司管理层多次深入研究、讨论并制定了未来三年发展战略:(1)公司将立足主业,深耕工业水处理领域的同时,不断向其他领域和行业延伸,打造成综合性环保科技集团。(2)持续加大内部控制与管理,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建成高效运营的技术驱动型企业。(3)持续拓展业务新模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装备制造和智慧运维能力,为利润持续增长和现金流创造必要条件。(4)持续关注工业水处理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并围绕能源、环保、新材料等行业适时开展投资、并购相关工作。(5)积极响应国家“碳减排”的号召,加大新能源领域投资建设并继续探索新能源领域新的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李占锋 HF001)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