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西部地区靠什么留住产业?

2022-09-22 06:55:22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资料图片)

光伏制造产业链西移背后,西部地区胜在资源、能源优势,这一点无需赘言。但西部地区要靠什么持续保持这种吸引力,并把企业留下是需要思考的。正如云南、内蒙古等地先后取消优惠电价一样,政策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一直如企业所愿。

关于这一话题,记者想到两个案例。一是某上市公司曾计划在西部某省区建设两期硅片产能,一期项目落地后,二期项目却迟迟未取得能评手续。该地区冬季漫长,一年中项目建设窗口期本就不多;另外,该公司已经拿到了专门为二期项目募集的资金,由于手续未办妥,项目推迟多年,最终不得已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异地建设新项目,错失了市场机会。

光伏行业现在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企业进驻前,地方政府需要为其平整土地或代建厂房。另一家在西部某省区有项目投资的上市公司人士向记者吐苦水说,本来已经和当地有关部门约定好代建事宜,但地方以资金不足为由要求企业通过贷款先期自行建设。

上述案例暴露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光伏制造产业重心从东部向西部转移,营商环境的改善是否跟上了企业需求?光伏制造业现在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现在中央大力提倡“放管服”改革,地方政府应发挥“店小二”精神,做好服务,而不是成为企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西部地区还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缺资金、缺人才,市场容量也小。因此,西部地区有强烈的愿望通过新能源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地方政府也容易落入产业配套的怪圈。

据记者观察,在不少西部地区招引的光伏制造产业项目中,都绑定了新能源电站建设指标,很难说企业选择在这里投资是为了获得电站指标而建设制造项目,还是企业为制造产能寻找消纳出路而选择自建电站。当然,这种情况仍属于关联产业配套。

问题在于,有不少地区明里暗里提出要求,要想获得电站建设指标必须在当地投资数亿元产业,甚至是修公路、建学校。在这样的运作中,一些光伏制造企业还要额外兼顾、被迫参与产业换资源的双重身份。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营商环境。

现在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一些企业负责人对西部地区政府的效率赞誉有加。朱共山说,TCL、协鑫呼和浩特项目签署框架协议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工作专班;每两周召开一次帮办协调会,有问题现场办、马上办、立刻办。

近期,包头市委书记丁绣峰调研晶澳包头基地三期项目,他询问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嘱咐企业要抢抓有效施工期,并表示有关部门要坚持企业发展需求导向,对企业坦诚相待,能做什么要说清楚,不能做什么也要说清楚,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一系列迹象,能够看出西部地区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西部地区政府应向东部地区看齐,顺势打出政策、资源、服务的组合牌,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抓住光伏制造产业链西移的机遇,与企业共成长,这才是应取之道。

标签: 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