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晚间,负极材料龙头杉杉股份(600884)披露半年报,在营收增长率仅为个位数的情况下,实现了净利翻番:上半年录得营业收入107.72亿元,同比增长8.3%;净利润达16.61亿元,同比增幅达118.65%。
(资料图片)
受益于下游锂离子电池的强劲需求,作为锂电四大主材之一的负极材料厂业绩普遍报喜,此前已披露半年报的璞泰来、翔丰华上半年净利润分别增长达80%、118%。而在当前市场石墨化产能偏紧的背景下,多家负极厂表示仍存在一定成本压力,布局一体化项目、提升石墨化自给率成为破局关键。
净利增幅近1.2倍
为何营收增幅仅为8.3%,净利增速却高达118.65%?
从利润增长驱动力来看,杉杉股份主营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偏光片两大业务板块上半年增势强劲,其中负极材料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65%;偏光片业务贡献净利约8亿元,较去年上半年增长超5成;另外,公司电解液业务上半年增势亦颇为可观,板块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9841万元,同比增速达80%、117%;与此同时,公司在上半年处置锂盐业务资产湖南永杉100%股权,确认投资收益1.83 亿元,贡献了增量利润。
而在营收方面,杉杉股份分别于2021年9月、2022年1月完成正极业务及与之配套的锂盐制造业务剥离,前述业务上半年营收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致整体营收增长率与利润增速差距颇大。
除利润外,杉杉股份现金流指标亦颇为亮眼,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5.6亿元,同比由负转正,几近同期净利润水平。对此,公司表示主要是偏光片业务经营性净流入由去年同期-17.65 亿元大增至17.08亿元,该板块业务客户结构良好,回款稳定,且存货维持在满足公司经营的合理水平。由此观之,公司上半年负极及电解液业务板块经营性净现金流应为负。
据鑫椤锂电数据,今年上半年,杉杉股份负极材料出货量突破8万吨,排名行业第二,下游客户涵盖全球头部锂电池企业,包括CATL、LGES、ATL、BYD等。今年7月底,公司完成境外发行 GDR 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事宜,发行GDR数量为1544.23万份,募集资金约3.19亿元,用于完善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以及偿还贷款、补充营运资金和等,为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市场提供助力。
业内加速一体化布局
处于高景气度的锂电产业链,类似于杉杉股份这样的高速增长在负极材料厂并不少见。此前,负极材料另一巨头璞泰来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69亿元,同比增长76%;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幅超8成;翔丰华上半年分别录得营收、净利9.42亿元、9287.66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达146.72%、117.52%;另据贝特瑞业绩预告,上半年预计实现扣非后净利润为8亿元-9.5亿元,同比增速为53.61%-82.41%。
不过,业绩攀升的同时,负极材料厂还面临着原材料上涨、石墨化产能持续紧张等重大挑战。多数公司表示,当前自有石墨化产能未能满足自身加工需求,短期内仍有赖于外协方式解决。璞泰来在近期接待投资者调研中指出,短期来看,石墨化扩产因能评、环评等因素导致扩产周期延长,新增产能投放也需要进行爬坡,在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情况下,石墨化加工价格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小,公司预计到2023年,石墨化加工仍将保持紧平衡状态。
石墨化加工费处于高位,自建产线的经济性也开始凸显。此前,华中地区某业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目前石墨化产线万吨投资规模大概在1个亿左右,年产值能达到2.5亿,据此测算,含建设期在内,两年左右,至多三年就能收回投资成本。
在此背景下,提升石墨化自给率、布局一体化项目几乎成为业内共识。而以璞泰来为例,在年产15万吨的负极材料有效产能中,自配石墨化加工产能近10万吨,下半年将优先保障石墨化产能投入使用,随着四川紫宸一期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开工建设,2022年底或2023年初开始试生产,公司石墨化自给率将进一步提升。
杉杉股份预计全年有效成品产能18万吨,石墨化产能超9万吨,公司在内蒙古包头、四川眉山和云南安宁分别规划了10万吨、20 万吨、30万吨一体化基地,其中四川眉山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预计第三季度逐步释放石墨化产能;翔丰华表示已在福建自建石墨化项目,预计年内达产,同时四川石墨化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贝特瑞公告的云南大理、宁夏石嘴山、山西阳泉等扩产项目均为一体化产线;另按照中科电气规划,未来负极材料产能将具备34-35万吨/年,石墨化加工产能将达29.5万吨/年。